——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资源评估与发展策略
一、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分析
(一)省级战略定位
河南省”十四五”文旅发展规划明确构建”一核三带四区”空间格局。长葛市地处郑许一体化核心发展轴,承担着”中原生态康养走廊”与”三国文化体验带”双节点功能。重点对接《河南省促进文旅消费行动计划(2023-2025)》,着力打造豫中地区特色文旅消费示范区。
(二)许昌市产业部署
许昌市”532″文旅工程布局中,长葛被赋予”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”和”生态康养示范基地”双重定位。重点建设项目包括:
- 葛天源创艺小镇:规划面积8.6km²,总投资23亿元,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区
- 双洎河生态走廊:建设50公里滨水绿道,串联6个特色文旅村落
- 中德工业研学基地:依托本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,开发工业旅游新业态
(三)长葛市发展现状
1. 资源禀赋
- 生态资源:拥有河南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(面积1278公顷,湿地率68.2%)
- 文化遗产: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42处,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
- 产业基础:形成蜂产品、卫浴、人造钻石3大特色产业集群,工业旅游潜力值达83.6(省域均值61.2)
2. 发展瓶颈
- 文旅融合度不足(文旅产业增加值仅占GDP4.3%)
- 过夜游客占比偏低(28.7% vs 全省均值41.2%)
- 智慧旅游覆盖率待提升(3A级以上景区数字化率62%)
二、旅游资源系统调查
(一)资源谱系分析(基于GB/T 18972-2017标准)
主类 | 亚类 | 代表资源(62处) | 开发价值指数 |
---|---|---|---|
生态资源 | 湿地生态系统 | 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 | ★★★★☆ |
特色地貌 | 白鹭岛生态区 | ★★★☆☆ | |
人文资源 | 历史遗址 | 钟繇陵园、陈寔故里 | ★★★★☆ |
红色文化 | 中央河南调查组纪念馆 | ★★★★☆ | |
民俗技艺 | 石固肘阁非遗传承基地 | ★★★☆☆ | |
产业资源 | 工业旅游 | 黄河旋风钻石博物馆 | ★★★★☆ |
现代农业 | 佛耳湖万亩枣园 | ★★★☆☆ |
(二)高价值资源分布
三、资源价值量化评估
(一)评价体系构建
采用AHP层次分析法,构建5维度16指标评价模型:
- 观赏价值(25%):独特性、视觉冲击力等
- 文化价值(30%):历史传承、非遗等级等
- 开发条件(20%):交通可达性、配套设施等
- 市场潜力(15%):客源基数、消费能力等
- 生态影响(10%):环境承载力、可持续性等
(二)分级评定结果
等级 | 代表性资源 | 综合得分 | 开发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五级 | 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 | 92.6 | 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|
中央河南调查组纪念馆 | 89.4 | 创建红色研学教育基地 | |
四级 | 葛天源创艺小镇 | 85.2 | 打造夜游经济示范区 |
黄河旋风工业旅游综合体 | 83.7 | 开发工业研学课程体系 | |
三级 | 佛耳湖枣花蜜生产基地 | 78.9 | 建设农事体验中心 |
四、发展策略建议
(一)空间布局优化
构建”一核两带三区”格局:
- 城市文旅核:以钟繇文化园为核心,打造3公里文创消费圈
- 双洎河生态带:建设湿地观鸟基地、水上运动中心
- 北部产业融合带:形成工业旅游-特色购物-美食体验闭环
(二)产品体系创新
- 生态康养产品:开发”湿地疗愈+森林SPA+药膳食疗”组合产品
- 文化沉浸体验:打造《钟繇书韵》数字光影秀、三国古战场实景剧
- 工业研学课程:设计”钻石诞生记””智能工厂探秘”等特色课程
(三)数字赋能路径
- 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,实现”一部手机游长葛”
- 开发VR考古体验项目,活化文物资源
- 建立农产品区块链溯源系统
五、实施保障机制
- 政策创新:设立5000万元文旅发展基金,实行重大文旅项目”拿地即开工”审批制度
- 人才培育:与郑州大学共建文旅人才实训基地,实施”乡村运营官”培养计划
- 品牌营销:打造”长葛十二时辰”城市IP,举办国际湿地摄影节
(报告附:重点项目投资估算表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、资源开发负面清单)
数据来源:河南省文旅厅、许昌市统计局、长葛市文旅局、实地调研数据(2023年Q2)